一戰竟加速內衣發展?從希臘女神到瑪丹娜,一窺女性內衣進化史
內衣的發明,起初是用來支撐、掩蓋或美化胸部的樣貌。2023 年的此刻,我們處於傳統審美與實用主義的交會點,許多人開始討論起內衣究竟是幫助亦或束縛?就讓我們從內衣的起源談起吧!或許能從中找出,應該如何看待內衣與女性之間的關係。
公元前的內衣歷史
我們所得知最古老的內衣,出現於公元前 14 世紀邁諾斯文明的藝術品中。而在希臘公元前 5 世紀至 4 世紀之間,女性會配戴綁帶來支撐胸部,例如希臘神話中代表愛情的女神阿芙蘿黛蒂,就被描繪有專屬的獨特內衣。在古羅馬文化中,也可以看見女性以布纏繞包裹胸部,以減少運動時帶來的不適,同時也起到遮掩身體的作用。到了受宗教影響甚巨的中世紀,平坦、隱蔽的胸部線條是當時主流,因為凸顯身材曲線被認為與教義背道而馳,人們也對女體的美避而不談。
追求細腰、豐臀的 16 世紀
但 1347 年爆發的黑死病,讓瘟疫倖存者們意會到人生苦短,紛紛開始追求享樂,崇尚起細腰、豐臀的「沙漏型」女性體態。延續這樣的脈絡,16 世紀的西方貴族吹起了「緊身馬甲(束腰)」風潮,法國王后凱薩琳甚至強制實施粗腰禁令,而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也極力倡導穿著,於是由上而下地影響了當時的審美時尚,細腰自此成為性感象徵:在束緊腰部曲線的同時,胸部和臀部看起來也更為豐滿,這樣的形象被視為女性美典範。我們也時常能在電影中看到,貴族女性外出前必須深呼吸、縮小腹,由女僕奮力拉緊背後綁繩的畫面。
沒想過吧!第一次世界大戰加速了內衣發展
真要探究內衣的發展,第一次世界大戰絕對是個重大轉捩點。1920 年代,美國戰爭工業委員會公開要求女性別再穿著緊身內衣,因為金屬和紡織品作為戰時用品,不再有製作緊身內衣的餘裕;同時女性必須外出工作,比起不便、不適又所費不貲的緊身內衣,舒服自在、用極少布料就能自製的抹胸式內衣更派得上用場。
戰後反叛「賢妻良母」形象的子彈內衣
二戰期間,強調尖錐胸型的子彈內衣在士兵間頗為流行,強調凹凸有致的曲線被認為能鼓舞士氣。二戰結束後,這股風潮吹回民間,大家厭倦簡樸的實用性衣著,開始嚮往展現女性魅力及主張,好萊塢女星如瑪麗蓮夢露等人領頭穿起子彈內衣,其主張為:如若這個社會要女性遮遮掩掩地將胸部藏起來,她們會用更強大的力道,也就是刻意穿子彈內衣搭配緊身針織以凸顯胸部存在,而這也被視為對社會期待「賢妻良母」形象的反叛,在 1950 年代蔚為風潮。最廣為人知的子彈內衣,其實是時尚設計師 Jean-Paul Gaultier 在 1990 年替瑪丹娜設計的尖錐馬甲,為近代時尚產業中遙相呼應的亮眼註記。但到了女性主義開始發展、主張解放身體的 60 年代,子彈內衣就不再流行。
誰發明了近代內衣?
被視為現代內衣發明者的,是美國社交名媛 Mary Phelps Jacob。某次參加聚會時,她發現緊身內衣穿在輕薄禮服裡實在太明顯了,因此靈機一動,用兩條絲巾與手帕做成內衣,如此一來,即使跳舞也無拘無束。這樣的穿法贏得許多女性青睞,而她也在 1914 年時以此申請專利,並命名為「brassiere」。
要討論近代內衣,就不得不提到 Victoria‘s Secret。自 1995 年首場維秘大秀登場,這個品牌就成功主導了大眾對內衣的想像:性感魅力、集中托高,女生要辣且瘦,要天使臉孔但魔鬼身材。然而隨著女性意識遍地開花,Victoria’s Secret 疑似物化女性的片面審美觀受到大量抨擊,讓曾經的時尚盛事在 2019 年黯然退場。在擁抱多元價值的普及之下,維密對於女性之美的詮釋顯得單一,讓內衣在穿與被穿、看與被看之間,多了更多討論及省思的空間。
Covid-19 疫情下的內衣變革
隨著 Covid-19 疫情在 2020 年全球爆發,人們不得不改變長久以來的生活型態,倍增的居家時間,讓人更加關注且在乎身體舒適,也讓更多女性體認到內衣應該是為了自己著裝,而非滿足外在的審美凝視,於是紛紛嘗試起無鋼圈內衣、三角杯內衣甚至運動日常兩穿內衣,這些類型的內衣,不僅可以滿足居家辦公、運動的需求,對於處在孕哺期、手術恢復期或身體受傷的女性而言,也是非常友善的選擇。
看完全文,不難發現內衣演變與女性意識息息相關,慶幸我們生活在能自由選擇的時空與國家,對於胸部該展現出什麼樣貌、內衣該被強調的功能是什麼,沒有標準答案,因為每個身體都值得擁有自己的主張,韌 REN 期望,所有女性都能把內衣穿出獨特的姿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