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古人稱內衣為「褻衣」?揭開中國內衣發展史

為什麼古人稱內衣為「褻衣」?揭開中國內衣發展史

女性內衣在以前是羞於見人的隱私之物,漢代以前稱內衣為「褻衣」,褻的意思是輕浮、不莊重,可見古人對內衣的心態是回避和隱諱的。因此,中國的內衣在歷史上並不受重視,官方幾乎找不到任何記載,我們只能從一些野史、繪畫、書籍中,瞥見"內衣"在古代歷史中所承載的那一份文化象征。

內衣的稱謂,一路更名,從漢朝“抱腹”、魏晉稱“兩當”,唐代“訶子”,宋代“抹胸”,元代“合歡襟”,明朝“主腰”,清朝“肚兜”,再到近代“小馬甲”。這一期的 RENtalk,帶大家來一窺古人「不能遠觀、更不可褻玩」的內衣發展史。

漢朝「抱腹」著重刺繡,因為愛情啊

漢代的內衣上面多用各色絲線繡出花紋圖案,圖案以「愛情」為主題。因為古時候,內衣是穿給情郎與夫君看的,既然不能大秀性感兩粒,那只好讓他們在輕解羅衫時,秀一下姑娘匠心獨運的刺繡手藝,期待另一半不只看重自己的外表,也看重自己的才情,兩人能舉案齊眉、白頭到老。

隋唐豪放的「訶子」,內衣外穿的始祖

唐朝貞觀之治以來,經濟文化繁榮,呈現出一派空前燦爛的景象。大家都有看武媚娘傳奇吧?當時的女性流行露肩、露胸、露后背,造就名為「訶子」的無帶內衣蔚為風潮,穿的時候在胸下扎兩條帶子,使上胸部分達到挺立的效果,外披透明薄紗,內衣若隱若現,與80年代瑪當娜流行的「內衣外穿」頗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
明朝「主腰」,講究盈盈柳腰

明朝被禁欲壓抑的人們追求內衣的多樣性、開放性。當時的內衣稱為「主腰」,顧名思義就是要顯出腰身,腰側繫緊後能充分凸顯女性的腰部線條,"以"露"來表達對身體神秘性的抗爭。《閱世編》中提及"非繡衣大紅不服"、"非大紅裹衣不華",成為明代中後期的社會生活潮流寫照。

清朝「肚兜」,男人如賈寶玉也穿

菱形的肚兜產生於清代,多為方形,以紅色居多,用繫帶繫在脖子上。布面上印有各式各樣的印花。根據當時的習俗,不同圖案擁有不同的寓意,例如護身驅邪的虎、蠍、蛇、壁虎;反映愛情的荷花、鴛鴦等。在清代,肚兜不是女人的專利,男人也穿肚兜。《紅樓夢》第36回裡頭,襲人怕賈寶玉夜晚踢被著涼,所以給他繡鴛鴦戲水的肚兜。這畫面想像起來挺有趣的,青少年也願意穿肚兜睡覺。

民初「小馬甲」,胸罩雛型的起源

民國初年,女性益發注重身體曲線,於是便產生對襟式將胸、腰緊裹的「小馬甲」,也就是中國胸罩最原始的雛形——背心式內衣。「小馬甲」一般以對襟上的扣子開合,吸收了西方內衣束胸的特點。而「小馬甲」後來也逐步演變為今天我們所熟知的「胸罩」。


從中國古代內衣的歷史中,可以窺探出不同時代的社會風貌。從內衣稱謂、功能、樣式的演變,感受到各朝代的思想、文化、政治的影響,也反映不同時代的人,對宣洩感情的不同做法。作為東方服飾審美的一部分,顯現老祖宗千年文化的深厚根基。是不是很有趣呢?

 

參考資料

百度百科:褻衣

古代人所說的「褻衣」、「抹肚」是什麼?

揭秘古代內衣:褻衣、心衣、抱腹、訶子、抹胸、肚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