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8 婦女節的由來:成為女王或女神前,我們先是婦女
3 月 8 號是國際婦女節(International Women’s Day,簡稱 IWD),聯合國在 1975 年正式宣佈這天為官方紀念日,雖然近年各大零售通路更常以「女王節」或「女神節」稱呼,但國際婦女節的存在,除了合理化促銷活動外,更重要的是象徵爭取性別平權的漫漫長路。國際婦女節的由來-捍衛被剝奪的權利
國際婦女節的背景,始於 20 世紀初兩性同工不同酬、低於常態的薪資,和充斥性騷擾的工作環境,再也不願忍受的女性們,在 1908 年走上紐約街頭抗議,要求縮短工時、提高薪資與爭取投票權。
這場不見盡頭的遊行持續了一年多,隔年 2 月 28 日美國社會黨才首次慶祝婦女節。其後女權倡導家 Clara Zetkin 於哥本哈根國際職業女性大會上,提出了讓婦女節成為國際性節日的想法,現場來自 17 個國家的共 100 名婦女,一致贊成這個建議。時至今日,國際婦女節已成為慶祝女性在社會、政治、經濟等領域取得重大進步的日子
定調 3 月 8 號的是俄羅斯而非美國?
回首動蕩不安的 20 世紀初,不只美國,世界各地面臨戰亂、糧食短缺、民不聊生的困境,民怨與抗議也不斷升級,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,聖彼得堡出現了數以萬名高舉標語的女性,她們在戰時罷工,要求「麵包與和平」,希望政府保障軍人家眷的溫飽,而這天就是 1917 年 3 月 8 日,也是俄國革命開始的日期。罷工四天後沙皇被迫退位,臨時政府給予女性投票權,之後更有 4,000 名男女再次上街爭取普選權,讓俄羅斯在女性權益上實現「超英趕美」,成為第一個為婦女選舉權立法的大國,也迫使其他歐美執政者,不得不將女性權益視為國家進步的一
既然有婦女節,應該也有男人節?
沒錯!其實除了婦女節以外,世界上也存在著男人節。11 月 19 日自 1990 年代被視為國際男人節,目的是向婦女節看齊,讓男性也有一個專屬節日。全球包含英國在內,有 80 多個國家會慶祝這個日子,強調男性為文化、政治、社會、經濟等方面帶來的積極價值,並企圖讓世人看見男性正面臨的困境與問題。IWD 2023:#EmbraceEquity 擁抱平等
每年的國際婦女節都會有一個主題,2023 年是 #EmbraceEquity 擁抱平等,主旨是挑戰性別刻板印象、提升人們對對偏見的認識與關注,並尋求一個包容、共好的社會。
都 2023 年了,還有所謂的性別不平等嗎?
儘管我們身處兩性權益相對平等的國家,但世界上還是有許多女性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;在過去的一年裡,阿富汗、伊朗、烏克蘭等許多國家的婦女,依然在戰爭、暴力及動亂中為女性權益鬥爭。在阿富汗,回歸的塔利班政權阻礙了人權發展,女性被禁止接受高等教育、不准在沒有男性陪同的狀況下長途旅行,在公共場合需要遮臉。伊朗的「艾米尼之死」也引發國際關注。年僅 22 歲的瑪莎艾米尼 Mahsa Amini 因配戴的頭巾不符合當地規定,遭宗教警察強制逮補,並於拘留期間可疑死去。在那之後,伊朗全國各地引爆示威活動,不分男女以「Woman, life, freedom」作為行動號招,為婦女爭取權益。伊朗當局將這場活動視為「騷亂」且以武力回擊,有超過 500 人在為自己、為家人捍衛權益的過程中,被政府奪去性命
美國最高法院則在去年推翻了羅訴韋德案作出的墮胎合法化裁決,眾多女性失去墮胎權利,俄亥俄州在墮胎權被推翻當天隨即頒布心跳法案,規定女性懷孕超過六週、能檢測到胎兒心跳後就禁止墮胎,就算是遭受性侵或意外流產也不例外,此舉被視為「女權開倒車」,在美國引發廣泛抗議及示威遊行。
值得慶幸的是,兩性權益仍然在某些地方遍地開花。如台灣《跟蹤騷擾防治法》(跟騷法)終於正式上路,將性與性別相關的跟騷行為正式入罪;又如西班牙放寬墮胎權益,16、17 歲的青少年在不需父母或監護人的許可下也能行使墮胎權、取消過去進行墮胎手術的 3 天反思期,同時要求公立醫院必須配置足夠願意進行墮胎手術的醫生。
成為女王或女神前,我們先是婦女
看著從三月開始便雪花般飛來的促銷文宣,上頭強調著斗大的女王節、女神節字樣,看起來足夠搶眼又氣派,還能激發女性的購物慾望,這也讓韌 REN 團隊陷入是否應該跟進的苦思,最後仍決定繼續以國際婦女節稱呼這天。因為「國際婦女節」涵蓋了捍衛、爭取的意味,彰顯女性在爭取權益這一路上的得來不易,致敬所有不被定義的「她」。成為女王或女神之前,我們先是婦女,都渴望也值得擁有對自己身體與思想的主導權。Being REN means being free,指的不只是透過舒適穿內衣解放受困的身體,更希望穿上韌 REN 的每個你,也能體會自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