迷茫或脆弱的時候,別忘了有種女性力量叫做「泰勒絲」

迷茫或脆弱的時候,別忘了有種女性力量叫做「泰勒絲」

To say you’re not a feminist
means you think men should have more rights and opportunities than women.

 

在音樂的世界裡,泰勒絲 Taylor Swift 無疑是最耀眼的明星之一,不僅僅因為無數的音樂成就,還因為她堅持傳遞關於女性賦權、性別平等的強烈訊息。無論音樂或言論總是鼓勵女性勇敢發聲,挑戰傳統觀念,例如她曾在節目上公開表示:「說自己不是女性主義者,代表你認為男性理應享有比女性更多的權利和機會。」。泰勒絲的每一首歌、每一場演唱會、每一次公開演說都不僅是為了娛樂,而是為了傳遞著明確的理念:女性應該擁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,並且不應該被性別所限制。

親身經歷當示範:捍衛自己從現在起

2017 年,泰勒絲在一件性騷擾案件中起訴一名 DJ,指控這名男性在合影時對她進行不當觸摸,漫長的過程中她不僅堅持公開審判,最後更只求償象徵性的 1 美元,其目的只是為了讓大眾意識到:女性有權對不公正行為說「NO !」。她的勇氣鼓舞了無數女性站出來對抗性騷擾問題,此事件也成為 #MeToo 運動的重要象徵之一。

挑戰性別偏見:女性藝術家為何需要「被喜歡」?

泰勒絲曾表示:「過去的這十年,我看過太多這個產業中的女性,被大肆批評或是被拿來互相比較,談論著她們的身材、她們的感情生活、或是她們的時尚品味;你們想想看有沒有人,會這樣說一名男歌手:『我很喜歡他的歌,但不知道為什麼耶,我就是不太喜歡他這個人。』嗎?」她緊接著說道:「沒有!這是專門批評我們女性的言論。」這段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音樂產業中的性別偏見,不僅影響了女性的事業發展,也對廣大粉絲傳遞有害訊息,彷彿女性的價值必須與「被喜歡」掛鉤。

泰勒絲的發聲揭示了這種現象的荒謬,並鼓勵女性藝術家專注於自己的創作,而非迎合他人期待:「我對未來的希望,不僅僅是音樂產業,還包括我遇見的每個年輕女孩,是她們能夠認識自己的價值,並勇敢要求應得的待遇。(My hope for the future, not just in the music industry, but in every young girl I meet… is that they all realize their worth and ask for it.)」這種挑戰權威的態度,讓我們重新思考,藝術的評價標準應該回歸作品本身,而非性別或個人特質。

面對自我,擁抱過去與未來

當泰勒絲站上舞台,就能瞬間變成百變的魔幻存在:她既能展現脆弱,也能散發堅強的光芒;上一秒的喜悅,下一秒就能轉化為悲傷。正如執導《Barbie 芭比》的金獎導演 Greta Gerwig 所說,她認為泰勒絲的創作之所以動人心弦:「是她寫出內心最深處的音樂,使其直接與其他人的靈魂對話。」多年過去,泰勒絲從鄉村歌手搖身成流行巨星,卻仍然能以真誠的口吻唱出年少時的歌,無論是〈You Belong With Me〉的真誠浪漫,還是〈22〉的千禧年倦怠,泰勒絲都融入了自己這些年來的轉變與歷練,不逃避也不閃躲,在舞台上示範何謂「面對自我」,也為粉絲提供重新審視內心的空間。

在與〈TIME〉雜誌的對談中,編輯為泰勒絲的心境下了完美註解:「不要消滅令人尷尬的自己,而是消滅那個讓你感到尷尬的部分。(Do not kill the part of you that is cringe—kill the part of you that cringes.)」,在場的泰勒絲連忙點頭稱是,並表示每個過去都是根據當時僅有的經歷與知識,所做出的選擇:「你應該為現在的自己、未來的方向,以及過去的經歷感到驕傲。(You should celebrate who you are now, where you’re going, and where you’ve been.)」

這位被譽為 21 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歌手,用音樂展現了女性主義的多樣性,從揭露性別不公、傳遞自信力量,到激勵社會行動,泰勒絲的每首歌、每場演唱會、每次公開演說都不僅是為了娛樂,更是為了傳遞著明確的理念:女性擁有選擇的權利,並且不應該被性別所限制。


▸ 參考資料

・The identity of “The Man”, by Taylor Swift: an analysis
・How Midterm Elections Inspired Taylor Swift’s New Song, ‘Only the Young’
2023 Person of the Year:Taylor Swift
・泰勒絲 34 歲生日快樂,看她如何回覆酸民 10 多年來的留言!
・泰勒絲「摸臀案」纏訟4年》被控意圖使人炒魷魚 法官判決泰勒絲無罪

▸ 延伸閱讀

從台灣墮胎罰則到美國心跳法案,Alyssa Milano 警告:限制只會增加非法墮胎傷亡。
諾貝爾獎得主 Claudia Goldin 直言:「除非實現夫妻平等,否則性別平等難以實現。」
無畏對戰 NIKE!田徑巨星 Allyson Felix 如何在運動產業中,為女性爭取生育保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