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衣尺寸怎麼選才不出錯?胸圍測量 4 步驟、網購內衣不踩雷技巧
明明在下單前有量過尺寸,買到的內衣穿起來還是怪怪的?下圍太鬆或太緊、罩杯空空、有壓胸或緊勒的感覺,總是有那麼一點不舒服?其實問題在於,大多數人都沒有真正搞懂胸圍怎麼量、內衣尺寸怎麼挑選。這篇教你看懂內衣尺寸和網購內衣挑選技巧!
如何測量內衣尺寸?
事前準備
-
軟布尺
-
鏡子
-
穿著「薄墊或無襯墊內衣」,不要穿著厚墊內衣測量喔!
STEP 1. 測量下胸圍
-
肩膀放鬆,將布尺環繞一圈於胸部下緣肋骨處。
-
看鏡子確認布尺維持水平、貼合的狀態,才會準喔!
-
把下胸圍測量出來的數字四捨五入,取最接近的整數(cm)。
STEP 2. 測量上胸圍
-
將布尺環繞一圈於胸部頂點。
-
看鏡子確認布尺維持水平、稍微寬鬆的狀態,尺寸才剛剛好喔!
-
把上胸圍測量出來的數字四捨五入,取最接近的整數(cm)。
STEP 3. 計算罩杯:上胸圍 − 下胸圍
上胸圍公分數(cm)減去下胸圍公分數(cm)得出的「差值」,對照「罩杯對照表」,就可以推算出你的罩杯啦!
舉例:上胸圍 86 公分,下胸圍 75 公分,86 - 75 = 11,罩杯就是 B。
罩杯對照表
上下胸圍差(cm) |
罩杯尺碼 |
7.5~10 |
A |
10~12.5 |
B |
12.5~15 |
C |
15~17.5 |
D |
17.5~20 |
E |
20~22.5 |
F |
STEP 4. 內衣尺寸 = 下胸圍尺寸+罩杯
拿出剛剛量的下胸圍公分數(cm),對應「下胸圍尺寸表」:
下胸圍測量值(cm) |
下圍尺寸標示(cm/inch) |
68~72 |
70(=32) |
73~77 |
75(=34) |
78~82 |
80(=36) |
83~87 |
85(=38) |
88~92 |
90(=40) |
93~97 |
95(=42) |
舉例:量出來的下胸圍是 73 公分,對應尺寸就是 75(=34)
最後,下胸圍尺寸+罩杯,就得到內衣尺寸了!
舉例: 下圍 75(=34)、罩杯 B → 內衣尺寸是 75B / 34B
▸ 我們也準備了 30 秒示範影片,照著量不出錯!
不同國家內衣尺寸對照表
下胸圍(cm) |
台灣/日本 |
美國 |
歐洲 |
68~72 |
70 |
32 |
70 |
73~77 |
75 |
34 |
75 |
78~82 |
80 |
36 |
80 |
83~87 |
85 |
38 |
85 |
88~92 |
90 |
40 |
90 |
罩杯尺寸一樣是「上胸圍 − 下胸圍」,不過要注意:日規罩杯相對偏小一點,歐美罩杯則通常偏大(尤其美國的 D~F)。也就是說,如果你在台灣穿 75C,在美國有可能要試 34B。
內衣替代尺寸是什麼?
如果你穿自己的尺寸總是怪怪的、不合身,可能是下圍和罩杯的搭配不夠剛好。
例如當罩杯太淺有壓胸感時,就可以試試看改穿替代尺寸,讓罩杯升級、下圍變小。
替代尺寸,又稱「姐妹尺寸」,原則是:
下圍變大⬆,罩杯字母要變小⬇
下圍變小⬇,罩杯字母要變大⬆
舉例:
-
80B 的替代尺寸是 → 85A 或 75C
-
70C 的替代尺寸是 → 75B 或 65D
也可以參考「尺寸對照表」,同一橫排的都是替代尺寸。
哪些情況要選替代尺寸?
了解自己可能適用的替代尺寸,那麼在購買不同版型內衣時,有更多選擇去選擇良好對應身形的內衣,而不是買內衣時永遠都只拿單一尺寸。
情況 |
替代尺寸建議 |
舉例 |
下圍太緊 |
下圍升一號、罩杯降一階 |
70C → 75B |
下圍太鬆 |
下圍降一號、罩杯升一階 |
80C → 75D |
罩杯太大(空杯) |
下圍不變、罩杯降一階 |
70B → 70A |
罩杯太小(壓胸) |
下圍不變、罩杯升一階 |
75B → 75C |
整件都太小 |
下圍升一號即可 |
70B → 75B |
大 B 小 C 怎麼選內衣尺寸?
介於兩個罩杯之間的女孩,不太確定自己要選哪個時,挑選內衣主要看「下胸圍」合不合:
-
穿 75C 會空杯 → 可以試 75B
-
穿 75C 覺得下圍太緊 → 換成 80B
-
穿 70B 覺得壓胸 → 改試 70C
你知道嗎?無鋼圈內衣的尺寸比傳統鋼圈內衣更具彈性,一個尺寸能包容多種胸圍。
▸ 延伸閱讀:你知道自己內衣的「替代尺寸」嗎?C 罩杯為何能穿 A 罩杯的內衣?
影響內衣尺寸的因素還有什麼?
胸型
同樣是 B 罩杯,有人穿起來壓胸,有人卻空杯,其實就是因為胸型不同!
-
小巧型:胸部比較小、脂肪少,常常穿內衣會「空杯」。
-
外擴型:乳頭位置偏外側,胸型像倒八字,容易覺得胸部沒集中感。
-
鐘型:下胸飽滿、上胸比較沒肉,穿內衣常會空杯或壓胸。
-
不對稱型(大小胸):穿內衣容易一邊剛好一邊空杯。
-
渾圓型:上下胸脂肪分佈平均,整體飽滿圓潤。
-
苗條型(下垂型):胸型細長偏軟,常見於經歷孕哺期後的女生。
-
運動員型:胸底寬、隆起幅度小,看起來平坦有肌肉感。
-
雞胸型:胸骨明顯凸出,穿鋼圈內衣容易壓迫不舒服。
▸ 延伸閱讀:買內衣前,先找到自己的胸型
偏好和習慣
-
無鋼圈愛好者:喜歡有包覆感但不壓迫的感覺,建議拿大一點尺寸。
-
鋼圈派:緊一點會更有安全感,喜歡挑小一點的下圍。
-
久坐上班族:建議拿大一點尺寸,比較不悶也不勒。
材質和設計
-
彈性材質多(像萊卡、氨綸):因布料比較有彈性,可以考慮拿小一個尺寸。
-
天然棉含量高:彈性差一點,建議尺寸拿大一點,穿起來更舒服。
👉 花 2 分鐘玩一下 我適合哪一款無鋼圈內衣? 小測驗,馬上找到最適合你的無鋼圈內衣!
特殊情況怎麼挑內衣尺寸?
- 生理期:月經來的時候,很多人胸部會腫脹,這時候量出來的尺寸容易偏大。建議等經期結束後 3~5 天再量,數據會更準確。
- 懷孕哺乳期:胸部尺寸會大幅波動,建議選擇彈性高、材質柔軟、罩杯包覆性好的內衣,預留多一點包容空間。
- 體重有大幅度變化時:不管是瘦下來還是變豐滿,胸部的脂肪分布都可能會跟著變。建議重新量一次內衣尺寸,避免越穿越不舒服。
- 胸部不對稱:幾乎每個人都有大小胸,這很正常!選內衣時建議「以大的那邊為主」,比較小的那邊靠胸墊來補齊。
內衣怎麼挑才不會踩雷?
內衣挑選技巧 1. 選有門市可試穿、提供鑑賞期的品牌
挑內衣真的眉角超多,光靠尺寸表還不一定準,能試穿安心感 +100 分!
像我們韌 REN 除了台北有實體工作室可以預約試穿,官網也提供 7 天鑑賞期,穿了發現尺寸不合直接退換,超方便。
內衣挑選技巧 2. 試穿當下判斷合不合
胸部從罩杯溢出、有壓胸感、下圍感覺卡卡的、肩帶勒 ➡️代表內衣太小了。
內衣和胸部間有明顯縫隙(空杯)、罩杯皺皺的 ➡️代表內衣太大了。
內衣挑選技巧 3. 回想常遇到哪種內衣困擾?
肩帶容易滑落?斜肩身型、肩帶太鬆 👉 試穿內衣時檢視肩帶鬆緊度(肩帶和肩膀剛好容納 1 根手指頭)
腋下容易摩擦到?上身體型較短、內衣側邊太高 👉 選擇內衣側邊較低的款式
身體勒出紅印?內衣太緊、鋼圈杯形不合 👉 調鬆肩帶和背釦、選擇無鋼圈內衣
▸ 延伸閱讀:為什麼你穿內衣總是不舒服?一次解決 7 大常見內衣困擾
無鋼圈內衣推薦品牌 - 韌 REN,給每一種胸型剛剛好的自在舒適
韌 REN 相信,內衣是連結身體與生活之間的橋樑。
從尺寸測量、胸型理解,到穿上身那一刻的舒適感,都是一步步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。
我們想陪著你慢慢找到那一件真正適合你、能讓你自在微笑的內衣。
訂閱韌 REN 電子報,領首單 9 折優惠
內衣尺寸常見問題
胸圍量好了,下一步該怎麼選尺寸?
在韌 REN 官網的商品頁,每一款內衣的「尺寸選項處」都會以括號標示建議罩杯,幫你快速鎖定適合的尺碼。
如果還是不確定怎麼選,也可以加我們官方 LINE 帳號,直接問客服小幫手,我們都很樂意幫忙喔 !如果你居住在台北,歡迎來韌 REN 工作室實際試穿,讓我們一對一協助你。
哪一款內衣才適合我?
選內衣除了要看尺寸,還要考慮胸型、習慣和材質設計。可以玩一下我們的 Find My Fit 測驗,只要 3 分鐘,根據你的需求幫你配對出命定內衣款,完成測驗還送你 $100 購物金喔!
平常都買 M,韌 REN 內衣可以直接選 M 嗎?
有些消費者一直以來都穿同樣尺寸,無論日系美系、有鋼圈或無鋼圈,全都依照這個尺寸買,但其實內衣隨著品牌、款式、材質的不同,尺寸也會有所差異。
購買內衣前,建議再次測量自己的胸圍,再根據尺寸指南挑選適合的尺寸。
柔韌系列拿 S,那柔亮系列可以直接選 S 嗎?
不一定,購買前還是需要參考每件內衣的建議罩杯與實穿報告。無鋼圈內衣因為沒有鋼圈的限制,在身型的包容度上比較高,所以通常以 S、M、L、XL 來標示尺寸,但這並不是固定值,根據每款內衣的版型設計不同,A 內衣的 S size 可能等於 B 內衣的 M size。
為什麼有些內衣胸墊可以拆、有些不能拆?
考慮功能性和使用場景,會有不同胸墊設計。喜歡方便清洗、不想胸墊亂跑的人,會選擇固定式胸墊;喜歡自己調整厚薄,或兩邊胸型不對稱的人,會選擇可拆式胸墊。
但不管哪種,韌 REN 的胸墊都是採用快乾材質,就算不拆也一樣洗得很乾淨!
尺寸選錯怎麼辦?韌可以退貨嗎?
當然可以!法律雖然沒有要求內衣要提供鑑賞期,但我們超懂那種「買了結果穿起來不合」的崩潰感!
所以只要內衣是全新狀態(未下水、吊牌沒拆、無異味),在收到的 7 天內都可以申請退貨。不過貼身小物如內褲、胸貼就沒辦法退換啦~
詳細流程可以參考退換貨政策,或直接問 LINE 小編也 OK!